防毒設施、措施 (1)密閉和自動化生產工藝:生產工藝機械化、自動化、密閉化程度較高,在工藝方面最大程度的對產塵、產毒設備進行密閉生產;五連軋工藝設置控制室進行遠程控制,減少作業(yè)人員直接接觸有害因素。 (2)密閉設備:軋機、脫脂、退火設備設置鋼制材料密閉,減少有害物質逸散;氨氣分解氣化設備采用密閉式,減少氨氣和氫氣泄露。 (3)軋機廢氣處理設施:軋機軋制過程產生大量水蒸氣和乳化液煙氣,為了排除該部分煙霧,對軋機機組設置一套排煙霧系統(tǒng),活性炭凈化后的廢氣后經風機進行排放。 (4)退火密閉和廢氣處理設施:光亮退火工序設備進行密閉,燃燒廢氣經過降溫處理后排放。 (5)濕式作業(yè):磨砂設備設置磨削液噴淋設施,軋機設置乳化液噴淋設施,減少設備發(fā)熱和減少粉塵逸散。 (6)光亮退火線和四輥平整機組開卷焊接處設置局部通風設施,減少焊接煙塵匯集。 (7)有限空間作業(yè)時必須嚴格實行作業(yè)審批制度,嚴禁擅自進入有限空間作業(yè);必須做到“先通風、再檢測、后作業(yè)”,嚴禁通風、檢測不合格作業(yè);必須配備個人防中毒、窒息等防護裝備,設置安全警示標識,嚴禁無防護監(jiān)護措施作業(yè)。 防噪減振設施、措施 (8)在設備選型時,選用低噪聲、低振動設備。 (9)五連軋工藝設置控制室進行遠程控制,減少作業(yè)人員接害時長。 (10)設備(軋機、平整設備等)安裝在建筑底層,設置減振基座。 (11)軋機運行時采用密閉隔聲和消聲,減少噪聲擴散。 (12)施工過程設置移動隔聲屏,減少打樁等過程產生的噪聲擴散影響其他崗位。 (13)施工過程使用抗振型氣動工具,減少設備振動對作業(yè)人員的影響 防暑降溫設施、措施 (14)五連軋軋制、預熱、退火等工藝在控制室進行遠程控制,減少作業(yè)人員接觸高溫。 (15)建設項目在五連軋控制室設置空調設施,夏季保持24-28℃。 (16)軋制過程設備設置密閉,并設置煙霧排放系統(tǒng),減少熱量逸散,設置乳化液回收利用系統(tǒng),乳化液經過冷卻過濾后重復使用。 (17)退火設備和熱能尾氣管道采用隔熱材料,減少熱量逸散。 (18)退火工序設置換熱器和余熱鍋爐,進一步回收尾氣熱能,實現節(jié)能,最后由排氣筒排放。 (19)光亮退火工藝設備采用隔熱材料與密閉保溫,減少熱量逸散。 (20)主廠房二五連軋和主廠房三光亮退火線屋頂設置氣樓,增加氣流。 (21)主廠房二五連軋和主廠房三光亮退火線產生高溫的設備是設置在廠房風向的下風向和天窗下方。 (22)各工作場所布置軸流風扇,增加空氣流動。 (23)在廠區(qū)設置休息場所,并配備飲水設施,夏季提供含鹽0.1~0.2%的清涼飲料及防暑藥品。 (24)類比項目四連軋車間軋機附近設置休息室,同時設置空調設施和飲水設施。 (25)建設單位應當根據地市級以上氣象主管部門所屬氣象臺當日發(fā)布的預報氣溫,適當減少作業(yè)時間。 應急救援設施 (26)根據生產實際情況,依托或制定擬建項目職業(yè)病危害事故應急處置預案,明確應急救援體系、機構、急救人員等內容,急救人員按照0.1%~5%的比例配備,并對急救人員進行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同時投產后定期組織應急預案(包括職業(yè)性中暑、職業(yè)性急性窒息、中毒和化學品灼傷等)和現場處置方案的演練,并對應急預案演練效果進行評估,撰寫應急預案演練評估報告,分析存在的問題,并對應急預案提出修訂意見; (27)定期組織并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使其掌握基本應急技能; (28)根據《職業(yè)病危害應急救援與管理制度》,規(guī)定職業(yè)危害防治工作人員在應急救援時的具體職責及組織分工,配備專人定期對應急救援設備進行檢查和維護,以及藥品更新等工作。 (29)急救藥品中應包含藿香正氣水、清涼油等防暑降溫藥品,藥箱內同時設置藥品清單及領用記錄,清單標明藥品的用途和有效期,并在藥箱外張貼負責人的姓名和聯(lián)系方式,確保發(fā)生急性職業(yè)損傷時,可以得到及時救治,急救藥品配置參考見表。 (30)在氨氣氣化間、五連軋軋機、乳化液儲罐和精整單元磨砂設備旁設置沖淋洗眼裝置。 (31)在光亮退火機組天然氣進氣管道設置天然氣泄漏自閉閥門,防止天然氣泄漏。 (32)在氨氣氣化間設置防爆排風設施,換氣次數滿足12次/h,與報警器聯(lián)動。 (33)氨氣氣化間和光亮退火線應設置可燃/有毒氣體報警器。 (34)建設施工期間,在管道焊接作業(yè)點、地下管廊入口設置防爆型強制送風裝置。 |